打击互联网上的仇恨:言论自由阴影下的德国!
曼海姆大学的新研究揭示了德国人和美国人如何看待并希望监管网上仇恨言论。

打击互联网上的仇恨:言论自由阴影下的德国!
曼海姆大学的 Richard Traunmüller 教授及其同事最近进行了一项关于打击互联网仇恨措施的国际研究,研究了德国和美国对仇恨言论监管的观点。这项针对 2,500 多人的调查显示,人们对言论自由限制的看法和接受程度存在显着差异。根据发表在《PNAS Nexus》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社交媒体平台上感知到的仇恨内容水平越高,对监管行动的支持就越多。
该研究的参与者接触了八种不同的社交媒体方言,从无害到仇恨。德国超过 70% 的受访者和美国超过 60% 的受访者支持限制言论自由,特别是在极端侮辱或呼吁暴力的情况下。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对非数字日常生活中的后果有着显着的抵制。大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和近一半的美国人否认极端仇恨言论会产生深远的后果。
看法和宽容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平台措施得到了高度认可:超过 95% 的德国受访者支持此类打击极端仇恨言论的措施。然而,存在明显的群体内偏见,即人们比其他群体更能容忍自己群体的仇恨言论。这些结果突显了社会对有问题的内容及其监管缺乏共识。
当前针对德国涉嫌仇恨言论的法律措施的辩论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讨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的一档节目“60 分钟”讨论了如何利用调查人员起诉互联网上的仇恨言论。美国副总统 J.D. 万斯严厉批评德国有关言论自由的规定,并警告跨大西洋关系受到侵蚀。 “语言刑事化”被认为是有问题的。
对法律状况的影响
这些报告和法律措施引起了政界的强烈抗议。自民党政治家沃尔夫冈·库比基(Wolfgang Kubicki)将没收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搜查描述为“独裁的过度行为”。他认为,此类行为可能会破坏对《基本法》的信任。同样受到特别关注的是埃隆·马斯克的公司
考虑到这一点,从 2023 年 7 月起,《数字服务法》(DSA) 将对在线公司和社交媒体运营商实施更严格的监管。新的行为准则旨在让这些规则的执行变得更加容易,但欧盟和科技公司之间关系紧张,而这些公司往往不遵守新规定。
处理仇恨言论的进展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政治后果引发了有关言论自由和社交媒体在当今话语中的作用的复杂问题。然而,争论远未结束,社会气氛依然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