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揭开了恐龙营养的秘密!
基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使用 DMTA 研究侏罗纪时期恐龙的生活方式及其食物摄入量。

研究人员揭开了恐龙营养的秘密!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研究了侏罗纪时期巨型恐龙的生活方式,并获得了开创性的见解。在基尔大学的 Daniela E. Winkler 博士、柏林自由大学的 Emanuel Tschopp 博士和里斯本新星大学的 André Saleiro 博士的指导下,研究小组分析了各种蜥脚类恐龙牙齿的磨损情况。这项研究基于牙科微磨损纹理分析 (DMTA) 方法,为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史前生物的饮食和行为带来了新的视角。
DMTA最初是为哺乳动物开发的,现在首次系统地应用于蜥脚类动物。对三个重要恐龙遗址(葡萄牙的 Lourinhã 地层、美国的 Morrison 地层和坦桑尼亚的 Tendaguru 地层)总共 322 个牙齿表面的高分辨率 3D 扫描进行了分析。这些样本包括 39 颗牙齿,要么直接从化石中获取,要么以硅胶印模的形式获取。这些磨损迹象表明动物在生命的最后几天或几周吃了什么。不同蜥脚类恐龙群体和地区之间的磨损模式存在显着差异。
结果和发现
研究结果很复杂。例如,梁龙等鞭毛类动物的磨损模式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表明食物来源的变化。相比之下,来自葡萄牙和美国的圆顶龙则显示出非常均匀的磨损痕迹。这表明这些动物为了食物而进行季节性迁徙。另一方面,来自坦桑尼亚的泰坦巨龙则表现出更强、更复杂的磨损模式,这是由热带至半干旱气候条件和环境中的沙质植物造成的。这些牙齿比其他地区的牙齿磨损更严重,这表明气候因素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研究还表明,生态位形成和迁徙行为等生态原理在 1.5 亿年前也很重要。研究人员计划进行未来的研究,探索青少年和成人之间饮食的差异,以及侏儒形态的适应。其目标是扩大对古生态关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理解。这项研究的原始发表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上,这强调了这项工作的相关性。
牙齿微变化分析的重要性
DMTA 不仅致力于蜥脚类恐龙的研究。它还成功地用于分析异特龙和霸王龙等兽脚类动物的摄食习性。东京大学与美因茨大学和汉堡大学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使用这种方法检查了 48 颗牙齿,其中 34 颗来自兽脚类动物,14 颗来自鳄鱼。对抓挠模式的分析显示,所研究的兽脚亚目恐龙几乎没有骨质破碎的证据,这表明它们有替代饮食或保存特别完好的牙齿。
幼年恐龙和成年恐龙之间也存在差异:幼年恐龙的牙齿磨损更多,表明更频繁地吃腐肉。同样有趣的是,DMTA 可以帮助重建灭绝动物的饮食及其生态系统,这对于理解进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可应用于未来对长颈蜥脚类动物甚至昆虫口腔磨损的研究。
总之,对恐龙饮食的多样化研究涵盖了各种草食性和肉食性恐龙,描绘了这些动物生活方式的复杂图景。利用粪化石(粪便化石),科学家们能够得出有关进食行为的结论,从而更多地了解各个时代的环境影响。恐龙的生活方式不同——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食鱼动物或杂食动物——这突显了它们适应不同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能力。对牙齿形状和磨损的深入分析在这项研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并为古生物学开辟了新的视野。